摘 要:随着国家对“数字经济”的大力倡导,以及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,大力推动了各个行业的数字化进程。同样,工程勘察的数字化转型也是大势所趋。数字化转型围绕数据为核心,以最前沿的数字化手段优化传统业务模式和流程体系,进行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,以提高工程勘察的作业效率、准确性和可持续发展性,使勘察行业由快速发展期平稳过渡到高质量发展时期。
一、数字化转型的背景
2017年至今,我国连续四年都将“数字经济”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,并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明确提出,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、治理方式的变革[1]。住建部2022年发布《“十四五”建筑业发展规划》提出要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建筑工业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升,加速建筑业由大向强转变,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、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。2023年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,作为数字中国的顶层设计、《规划》将推动数字中国建设进一步提速,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将持续向深、向广融合, 助力我国产业实现高端化、智慧化、绿色化发展。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企业层面的变革,已上升到到国家战略层面,是“数字经济”的必要环节,也是“数字中国”建设的必然要求。
随着传统大基建时代的终结,工程勘察行业目前已经度过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期,进入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期[2]。如何利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5G、BIM、CIM等前沿的数字化技术,服务于工程勘察行业,通过数字化转型,打造勘察企业的新业态,将行业由高速发展期稳步过渡到高质量发展,将是勘察行业新时期的核心任务之一,也将是勘察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。
二、数字化转型的理解
从概念上来说,数字化转型是利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和工具,实现工程设计企业的型态转换与改善,利用数字技术由内而外的自我变革[3]。
很多工程师对数字化的理解往往与信息化相混淆。信息化阶段重点强调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,通过搭建信息系统,完成业务数据的信息化、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等,属于生产力的提高阶段;而数字化更加关注的是生产关系的改善和业务发展方向,通过将数字化技术与业务相融合,改变传统工作模式,极大优化工作流程,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。信息化在作业过程中可以对我们的决策提供参考,但是数字化的建设,应可以直接给出决策建议,指导行动方向。
虽然信息化与数字化在概念有所区别,但信息化建设是完成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前提,只有在完成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,实现各专业大量多源异构数据的信息化采集,才能进一步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。
三、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
在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背景以及发展趋势引导下,目前勘察行业已达成数字化转型的共识,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面临非常多的难题和挑战。
1、认知不统一
数字化转型所涉及的内容与勘察传统业务有明显的差异,势必要对传统的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以及治理方式进行变革,部分工程勘察企业片面重视对企业业务实施信息化的升级[4],未能突破信息化认知的固有瓶颈。
2、受重视程度低
勘察作为建筑行业的非核心部门,在建筑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,勘察专业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重视和充实的资金。
3、数据成果分散
一方面,传统的勘察信息化数据成果大多散落在工程师电脑的本地磁盘中,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管理措施,常常因硬件更换、工作调整、数据传输等原因造成数据的损坏和遗失;另一方面,工程建设行业的各个环节的数据同样是散落在设计单位、供应商、施工企业甚至是项目业主的手中,导致出现数据隔离、信息孤岛等问题。
4、数据标准难统一
勘察行业具有“市场分散、生产分散、管理分散”的产业特点[5],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在勘察行业推行这套工业化生产模型难度较大。同时,由于勘察作业区域分散,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不尽相同,得到的地质信息无法统一,且在实际工程中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[6],这就导致勘察成果记录的不一致。其次,勘察所对接的专业比较多,数据格式、设计标准也是眼花缭乱,由于目前没有统一的交付标准,多专业间的数据很难通过标准化的改造实现数据的贯通和共享,这也造成勘察标准化实施的难度很大。
5、缺乏专业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
数字化人才的吸引、选拔、培养以及保留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。数字化人才需要了解并掌握相关技术、数据和业务,能实现业务创新[7]。勘察专业前期人才储备多聚焦于勘察设计业务本身的专业型、技术型人才,数字化转型所需的IT类及复合型人才本身储备不足。且由于专业不受重视,对专业高素质的数字化人才缺乏吸引力,难以落实数字化转型策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。
四、数字化转型策略
数字化转型需要将传统业务模式和流程向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转变,以提高效率、创造价值和应对市场变化。结合工程勘察的专业特点,数字化转型还需要考虑到提高工程勘察的效率、准确性和可持续性。
数字化转型以数据为核心进行展开,结合勘察作业的内容以及流程,企业数字化转型关注的重点在数据采集、数据治理、成果存储、数据利用和数据展现五个方向。
1、专业软件数据化
实现信息的数据化采集,是数字化转型的先决条件。专业软件数据化的改造,重点在勘察全流程专业软件的数据录入、成果输出的数字化改造。数据录入应包含专业数据和行为数据的信息化采集;成果输出在于采集的数据成果应以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存储,以满足下一阶段的数据管理、利用等。如果专业软件没有完成数据化的改造,那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空中楼阁。
2、业务数据标准化
业务数据标准化的工作是数据治理的过程。根据勘察业务流程和作业内容,提出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,实现业务数据的标准化,才能实现业务数据在勘察全业务流程体系中的贯通,
3、成果存储中心化
成果存储中心化要求构建一个集成的数据中台,以整合各个业务部门的成果数据,实现信息的分类存储、共享、利用和流程优化等。数据中台的建立,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,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数据的抓取,极大优化了数据的利用效率。
4、成果交付数字化
成果交付数字化要求工程师所提交的最终成果不再是以纸质报告、图纸为主,将以数据库、三维模型为载体,整合重要的参数指标,一键提交的方式进行数字化交付。同时,提供智能化的成果应用工具,方便工程师快速进行成果数据的查找、内容的查看、再利用以及辅助领导决策分析。
5、数据三维可视化
数据三维可视化是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求。对管理的数据成果应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进行展现,同时,可满足勘察专业、测绘专业、岩土专业等多专业、特定场景的三维模型在线综合展示,满足勘察企业方案交流、成果汇报、施工模拟等场合的要求.
五、数字化转型建议
对于勘察企业来说,独立完成专业软件适配改造、数字化平台搭建以及后期的增值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同时,专业性数字化人才不仅要精准的掌握最前沿的数字化技术,例如三维、云化、数据存储、分析、系统集成等,还需要具有行业属性,懂业务场景、技术逻辑和产品化。故而,勘察企业独立完成数字化转型的风险较大。建议考虑选择成熟的软件开发商进行技术合作,顺利推进数字化转型。在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时,给以下几点筛选条件以供参考。
1、企业实力方面。推荐选择综合实力强,行业专注度高的大品牌软件服务商。大品牌通常拥有严格的质量保证、良好的声誉、可靠的服务,同时,考虑到行业特殊性,还需要这个合作伙伴在岩土勘察行业深耕已久,拥有很高的行业服务经验。
2、技术能力方面。软件方需要拥有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,同时,对于本行业的数据标准、业务标准等都需要有一定的研究。
3、技术服务方面。由于人员流动性和业务内容的变更,软件方需要有优秀的服务团队,能够提供长期优质的技术支持以及软件产品后期功能的增值服务等。
4、成果应用方面。对于合作软件方产品的市场应用情况,产品线是否成熟,产品的市场占有率,以及成果案例的应用情况,都是考核合作方的重要指标。
参考文献
王婷, 付功云.《工程勘察设计企业 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》.中国工程咨询 ,2022年第2期:64-68.【1】
【2】朱春田.《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创新勘察设计新业态》.中国勘察设计,2021.5:20-22.
【3】齐刚.《工程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探讨》.中国建设信息化,2022.5:34-37.
【4】金晶.《新形势下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现状及 策略的思考 》,质量与市场,2022.8:172-174.
【5】宁永升,叶渊杰.《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:有哪些挑战?如何实施?》,《中国勘察设计》 ,2020.12
【6】费超.《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挑战与策略》.黑龙江水利科技,2012年第12期:194-196.
【7】康欢, 张璟.《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的思考 》.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,2021.4:80-81.